【金羊网】中山一院成功开展全球年龄最小患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

2017-08-28

中山一院成功开展全球年龄最小患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

目前孩子已平安出院,各项指标正常

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李焕坤 通讯员 彭福祥

江门一个两个月大的女婴嘟嘟(化名),出生时3.6kg,两个月大时,体重反而只有3.5kg,每次一吃奶就满脸通红,别家孩子哇哇大哭,她只长着嘴巴轻轻“啊”几声就脸色发紫。

一查,原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——室间隔缺损(膜周部),这让孩子爹妈操碎了心。辗转多家大医院后,他们来到了中山一院。该院心外科学科带头人、首席专家张希教授为她实施了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,从一个1.5cm的切口入手,将封堵器安置进孩子心脏里直径仅7mm的室间隔缺损中。

一个两个月大,体重仅3.5公斤的婴儿,心脏犹如一颗核桃大小,小切口的微创手术,其技术要求犹如“在针尖上跳舞”。幸运如这个孩子,她的医生仁心仁术,把她从“养不活”的“魔咒”里救了出来。据了解,这是全球有文献报道的最小月龄成功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婴儿。目前孩子已平安出院。

孩子出生后发现患先心病

24日,嘟嘟手术后的第六天,体重已经长到4kg的她白白嫩嫩,躺在爸爸的怀里呼呼大睡。“手术前,她睡觉都没法平躺,晚上都是我们抱着她走啊走。”孩子的父亲周先生是个细心的爸爸。嘟嘟是他的第二个女儿,孩子出生时,他就发现了不对劲。“大女儿出生时哭声洪亮,小女儿出生时哭声细微,长着嘴巴发不出声音。”周先生心里担忧。直到满月,他带着孩子做心脏彩超时才确诊,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。

“这孩子养不活。”当地医生在看了孩子的检查结果和发育情况后跟周先生说。他不愿相信,可孩子一直不长体重的现实让他有些绝望。辗转多家医院,他得到的回复都是“孩子月龄太小,体重太轻了,做不了手术”。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,他抱着孩子找到了张希教授。

常规开胸手术不适合小婴儿

嘟嘟刚入院时,情况特别不好,有心衰迹象,而且肺部已经有了感染。经过仔细检查,张希教授团队认为,孩子不能立刻手术。

对于室间隔缺损这样的先心病,比较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常规体外循环下,做开胸手术来修补缺损。可是,这样的手术方式风险大、出血多、并发症多,术后炎症反应重、恢复慢,嘟嘟月龄小,体重只有3.5kg,不会咳嗽、咳痰,手术期间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炎症。经过反复讨论,专家们不打算用这种办法。

另一种治疗办法是内科封堵治疗。但孩子的血管太细了,没有那么小的导管,无法经血管植入封堵器,而且治疗过程中,需要照射较大剂量的X射线,也并不适合月龄这么小的嘟嘟。经过反复讨论,医生决定为孩子实行全麻下的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。

医生在超声指引下精准“补心”

孩子入院6天后,医生为其开展手术。手术过程中,麻醉医生将超声心动图探头顺利放入嘟嘟的食道,全程实时监控心脏的状况。张希教授选择了宝宝剑突正中手术切口,仅1.5cm的开口进入,剪开心包后,在右心室游离壁缝好荷包线,做好封堵室间隔缺损前的准备工作。在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,张希教授很快就安置好输送鞘,顺利将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缺损位置。

手术至此都非常顺利,可突然又有了新状况。放置的封堵器是常规尺寸,对于嘟嘟的心脏来说,还是比较厚,封堵器部分阻塞到了孩子左心室流出道,突然,孩子血压就往下掉、心率加快,心脏收缩无力。张希教授当机立断,换了一个轻薄款的封堵器,果然,孩子各项指标立刻恢复正常。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,张希说,当时如果不及时换封堵器,孩子可能立刻就没命了。

经超声心动图反复检查,封堵器几乎是“无缝对接”,而且对心脏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异常影响。至此,手术才算顺利完成。

据了解,手术全程仅1.5小时。术后孩子恢复良好。每次进食的奶量从原来的20-30毫升增加值了60-80毫升,能吃能睡,术后6天增加了半斤。

新闻加点料

医生提醒:先心病可通过产前诊断筛查

嘟嘟所患的先心病,是广东省出生缺陷中排名第一位的疾病。据介绍,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是千分之三,在广东地区患者就有很多。妊娠早期是胎儿心脏发育的重要时刻,在除外遗传的因素,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致畸病毒的感染、接触了化学毒物或受过辐射照射、服用了不良的药物、有吸烟酗酒不良嗜好等,都可能让胎儿患上先心病的风险急剧增加。

但先心病是可以通过产前诊断的胎儿心脏彩超筛查出来。因此,专家提醒广大孕妈妈,一定要注重孕期产检。

专家表示,室间隔缺损是常见先心病,用合适的干预手段可以完全治愈。建议普通的先心病孩子在学龄前接受手术治疗。但像嘟嘟这样的危急重症,则需立即开展手术。

http://news.ycwb.com/2017-08/27/content_25428056.htm